close

ytHu068Gid8tNOanV8IfhA[1]  pZ5A9v3ulQ2rfCX81zttYA[1]  Y7xEu0e9BHVqgA8Ekte5Og[1]  piWmRM0e6adHOxr_YML8Sw[1]  rxsWoQpY8F577LS9XmWzXw[1]  

玉雕童子佩  鴨銜一支三元及第靈芝  象徵吉祥

 

古時科舉,進入殿試是為<甲試>,故取<>字偏旁,謂取得進士資格;鴨銜一支蓮荷則為進

 

一步在殿試拔得頭籌,取得狀元之意。 ...

 

 

「三元」是封建科學中的一個名詞,即解元、會元、狀元的合稱。中國的科學制度始於隋文帝開皇七年,終於清光緒三十一年,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。

 

整個科舉,從童生到狀元,一般須經五個階段,其中縣試和府試乃預選形式,鄉試、會試、殿試才是正式的科舉形式。

 

鄉試每隔三年在省城舉行,秀才可以參加,考中的叫舉人,也可稱老爺,舉人第一名叫解元;會試是鄉試後次年春天在京城舉行,舉人參加,第一名稱會元;殿試是由會試合格者參加,由皇帝主持,或任命大臣代理主持。這是科場上最高層次的考試,合格者稱為進士,第一名稱狀元,第二名稱榜眼,第三名稱探花。

 

所謂「三元及第」,指的是參加鄉試獲第一名解元,會試也得了第一名會元,殿試又是第一名狀元,連得三元,故名。

 

在長達一千餘年的科學中,摘下「三元」桂冠的,僅僅十三人,平均百年才有一人。例如唐朝的張又新、崔元翰;宋朝的孫何、王曾、宋庠、楊置、王若叟;金朝的孟宗獻;元朝的王崇哲;明朝的商輅等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urdan1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