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KnOQfQ_3h3IZhBBvy29aQ  unMSTtvI6vY_pu6OF90YrA  

  高 度   :    70   mm    寬 度 :    43  mm  

 

關帝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一個備受崇拜的神靈,每日參拜,祈求關帝保佑。關帝的形象相當統一,下巴掛著長長的美髯,面色赤如重棗,唇若塗脂,丹鳳眼,臥蠶眉,左手拿著翻開的《春秋》,右手拿著巨大的關刀,相貌堂堂,威風凜凜,表現出文武全才、智勇相全的形象,令人望而敬畏。

 

觀乎關羽的一生,他所呈現的「義」,與孟子所講的義,雖有相近的精神,卻是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。嚴格來說,關帝崇拜所重視的,是平民百姓口中的所謂「義氣」、「信義」。由於民眾對關帝的印象,多是建基於俠義小說《三國演義》,或由《三國演義》演化出的戲劇、皮影戲、說書人口中的故事,故每每強調了關羽那充滿浪漫英雄主義的俠義精神。

 

俠義小說中的俠義精神,在關羽的身上隨處可見──光明磊落,慷慨大度,濟弱扶傾,恤危救困;對待朋友更親如手足,休戚相關,禍福與共,肝膽相照,赴湯蹈火而不辭,不計犧牲,見利不忘義,見色不貪淫;面對社會則急公好義,行俠疏財,嫉惡鋤肝,大則安邦定國,小則安撫良民。

在關帝崇拜中,這些俠義精神雖然得以傳頌,但信眾崇拜關帝的用心卻非為俠義精神,而是另有所圖。俠義精神只是監守關係的工具,目的仍停留在私利的獲取。商人崇拜關帝,是利用信義來保佑經商順利;軍人崇拜關帝,是為了建功立業;讀書人崇拜關帝,只為求一官半職;地下組織崇拜關帝,只為了使社團成員不背叛社團;君王推崇關羽,不斷封諡,只為順應百姓,安撫民心。


  藏傳佛教更把關聖帝君    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普渡眾生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urdan1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